人物简介:
乌·白辛(1920-1966),原名吴宇洪,赫哲族作家,原籍黑龙江省瑷珲,后迁居吉林省。乌·白辛一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战争年代多次的洗礼使他的创作更加具有抗争意识,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他的作品大都以战争题材为主,创作颇丰,尤其在歌剧和话剧上创作了一系列如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歌剧《好班长》、《焦裕禄》、话剧《黄继光》、《雷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冰山上的来客》、《赫哲族人的婚礼》等都被排成了电影。乌·白辛一生历经战乱,建国后曾在八一电影产和哈尔滨剧院工作过,这也是他创作进入黄金时期,后来在文革期间,其作品《冰山上的来客》被江青点名批评后,他愤然用自己的生命对抗文革的暴掠野蛮,在自己成长的送花江旁自杀。我国满族作家,被授予优秀“人民作家”老舍先生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的,二人的逝世对我国文学的创作发展巨大的损失,更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的遗憾。
人物生平:
关于乌·白辛的生平可以按两个时间段来具体细分。第一阶段是:1920年——1958年;第二阶段是:1958年——1966年。
1920年——1958年是乌·白辛成长发展阶段。在1920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他诞生在了黑龙江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此时中国各地军阀割据,民族未来面临着生死存亡,同时华夏大地上的革命火种已经觉醒。1938年,乌 白辛考入了中学,对戏剧表演和创作变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天赋,后来在青春的叛逆下违背父命,坚持自己的戏剧追求考上了沈阳协和剧院的研究生,这为其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间为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写下了像《九月之歌》等作品,并与1945年加入了中国宫产党,期间主办国《前进报》《轻骑报》等红色刊物,在今后的十几年乌·白辛跟着部队,转战东北、华北、中南,新疆等地,这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期间创作了如《好班长》《张平之死》《马玉惨案》等反应部队和根据地生活题材的作品。在抗美援朝期间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在八一制片厂和哈尔滨话剧院工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风雪昆仑山》《勾格尔王的遗迹》都获得大奖。
1958年——1966年期间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在这几年类他先后创作出来了《黄继光》《印度来的情人》《雷锋》《赫哲族人的婚礼》《焦裕禄》以及《冰山上的来客》等高质量受人欢迎的作品。其中《赫哲族人的婚礼》和《冰山上的来客》更是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也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了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赫哲族人的婚礼》十分注意表现赫哲族人民的风俗人情和民族性格,以将近一个世纪的赫哲族人的生活为背景,表现了赫哲族人积极向上,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抗争精神,也通过民间传统艺术“伊玛堪”的叙述、间离的效果,综合姐妹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技巧,使整出戏在艺术上达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剧场效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冰山上的来客》以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最终胜利的故事,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在我国文艺作品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乌·白辛在1966年文革期间,江青在文化创作上的专制,批评红色革命题材类作品,乌·白辛以自己的生命向文化创作的专制作了最伟大的斗争,在黑龙江畔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