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史  > 详细页面

【贵州】水族历史文化简介

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系统管理员 2021年12月28日 阅读量:

  贵州是水族的大本营,占全国水族人口的90%以上。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三都、荔波、都匀、独山、福泉、榕江、丹寨、雷山、从江等县市。其中三都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的水族人口最为集中,占全国水族人口半数以上。水族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水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侗水语支。水族的文字,成为“水书”。水族还有本民族的历法、节日、乐舞,是贵州独具特色的一个世居民族。

  水族族源

  水族自称“虽”或“睢”(suǐ),与“百越”族群中“骆越”支系有渊源关系。传说,他们的祖先原先住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一带。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发兵征岭南,水族先民举族大迁徙,移居黔桂毗邻地区生息。唐代在今黔桂交界的环江设置以安抚水族先民为主体对象的羁縻抚水州,标志水族发展成单一民族。

  水族的族名此后在一些史籍中屡屡出现:明末邝露《赤雅》有“水亦廖类”的记载;清代及民国,有“水家苗”“水家夷”“水家”等。1957年在充分征求水族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确定族称定为水族。

水族祭祖(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族规乡约

  历史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族地区靠“洞”“水”“榔”等基础社会组织进行管理,通过“议榔”所形成的榔规,规范和协调人们生产、生活,维系水族社会的内部团结,推动水族社会的发展。

  洞:作为水族初期的社会基层组织,最早是单一氏族组成的村落。随着社会发展,这些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包括若干个氏族宗支的宗族联合体,其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共同居住于固定地域,从而在对外交往时则以“洞”的名义出现。

  水:“水”组织在“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组织原则是居住于相邻地域并互有婚姻关系的若干个“洞”,以地缘意义组合,形成部落。这样,在社会交往中同一组织个体,便使用组织的统一名称,以区别和表明不同个体的居住地域及其婚姻关系。

  榔:议榔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社会制度,水族也曾长时间存在榔约与榔规,并具有其完整性、有效性与民族性。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制度层面,议榔对水族的生产、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水韵长书

  水书是水族文字及书籍的总称,是水族民间所独有的文化现象,水语叫“泐(lè)虽”。水书是水族先民所创造的独具一格并沿用至今的水族古文字。水书的文字结构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

  “水书”为手抄本,主要用途:查看婚嫁、丧葬、出行、动土、生产、祭祀等方面禁忌,用于民间驱魔辟邪、禳(ráng)灾解祸等事项。水书与水族的信仰习俗、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它是有着巨大社会功能的文字。

  水书于200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水书》(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水族历法

  水族历法把一年分为12个月,将六十甲子与二十八星宿以及金、木、水、火、土相配以纪元。水历以庄稼农事季节来划分月份,与现行的农历最大不同在于,水历以秋种季节(汉族阴历九月)为正月,又称“研端”,收割稻谷的季节(汉族阴历八月)为岁末。水历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水历一年为四季:春为“盛”;夏为“鸦”;秋为“熟”;冬为“挪”。

《水族历法》(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编辑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