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建-全部分类 > 民族艺术 > 民族器乐  > 详细页面

八角鼓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王飞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3日 浏览量:

  八角鼓,满族、白族、汉族打击乐器。因鼓身呈八角形,故名。又因鼓框单面蒙皮,故又称单鼓。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云南省大理、剑川等地。

  传说初期的八角鼓是古代满族人民用于自娱的一种伴奏乐器。亦说原为满族八旗的八位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镶嵌而成,象征满族八旗的团结。沈榜《宛署杂记》载:“明嘉靖、降庆间有刘雄者在北京击八角鼓,把绝一时。”可见,明代北京已有人演奏八角鼓。它作为鼓书、单弦等曲艺的伴奏乐器,曾流行于清代的宫廷和民间。旧时的八角鼓,鼓框用檀木、乌木或红木制成。鼓面蒙蟒皮。八角象征八旗,每角嵌放三片小钹,以示二十四旗佐。铁皮鼓钎穿入鼓墙,墙外一端系杏黄色或鹅黄色丝绳双结钮,下垂两股长穗,表示谷生双穗,庆贺丰收。由于各旗所属颜色不同,穗色也随之而异。

  演奏时,左手持鼓,拇指、食指、中指伸于鼓内,中指勾鼓钎,无名指、小指托鼓。右手弹击。演奏技法有搓、搕(亦称拍)、轮、摇、簸、弹、挑(也叫碰)等。民间有这样的口诀:“怀中抱月不许偏,四平八稳忌耸肩。摇鼓腕抖臂别动,打垫轮搓应合弦。”

  八角鼓有鼓经。常用以伴奏鼓书、单弦等曲艺。满族民间亦用于伴奏演唱和歌舞表演。白族的八角鼓,又称金钱鼓,有八角和六角两种。用以伴奏歌舞,奏者左手举鼓,右手掌击。

  摘自《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  新世界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