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分类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知识  > 详细页面

民族地区城镇经济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于亚男,程菲菲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8日 浏览量:

  民族地区城镇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体系,其以城镇为依托,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为一体,将工业、农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产业以及城镇诸功能聚集一地。民族地区城镇经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是民族地区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民族地区城镇经济有其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主要有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政策优势等等。资源优势包括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条件等。政策优势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倾斜力度加大,既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又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既有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专项规划等针对特殊群体的政策,又有针对边境地区、牧区、特困民族地区等特定区域的规划,为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支持。此外,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后发区域和城镇化发展滞后区域,享有城镇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可以绕过许多先进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和“误区”,通过合理规划民族地区城镇发展方略,科学构建民族地区城镇经济发展模式,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城镇经济之异于乡村经济即在于城镇的集中性及其由此而产生的聚集经济效益,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城镇经济的结构更为复杂,包含有各行各业,如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且各业的专业性极强。二是城镇经济具有显著的高效性。城镇在空间上的集中使它有着聚集的优势,这种优势是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客观要求,因而城镇经济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创造出比乡村更高的经济效益。三是城镇经济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在城镇经济中,无论是兴起于乡村的乡镇企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都主要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因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此外城镇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能促进城镇的进一步开放,而且能促使周围农村加快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进程。

  城镇经济集中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引领着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城镇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前景,关系着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民族地区城镇经济的发展状况,既体现于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发展速度的快慢,也体现于经济效益的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等方面。目前,民族地区城镇经济发展有如下状况:(1)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2)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距,整体步入加速扩张阶段。(3)城镇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能力弱。(4)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受制约。(5)小城镇职能结构单一,经济功能不强。(6)城镇布局欠合理,城镇经济集聚作用难以发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