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分类 > 民族地区 > 人文景观  > 详细页面

白族名胜古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赵彦婕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2日 浏览量:

    白族主要聚居地大理,集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于一体。这里曾经是南诏国、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大理国五朝都城,是元以前云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大理州辖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即大理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剑川石宝山石窟、弥渡南诏铁柱、元世祖平云南碑、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州级21处,县级176处。

    太和城遗址和南诏德化碑是“茶马古道”出龙尾关后的第一处重要古迹群。据史书记载,太和城原为洱海土著居民河蛮所筑。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以后于783年拓建而成,一度成为南诏都城,是南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坐落在太和城遗址内的南诏德化碑,被方国瑜称为“滇中第一大碑”,碑高3.97米、宽2.46米、厚0.6米,由南诏第五代阁罗凤于676年所立。正面碑文约3800字,碑阴1200多字。这5000余字碑文除颂扬阁罗凤功绩外,对唐和南诏由友好到发生矛盾以至演变为天宝战争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表达了南诏愿与唐友好的愿望,是研究南诏史以及唐南诏关系重要的文献资料。

    观音塘,又名大石庵,坐落在下关至大理古城中间。寺内有一巨石拔地而起,观音阁历代不断扩建,今天已成了著名旅游景点。千百年来,人们虔诚礼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感通寺,又名荡山寺。前临观音塘,西北溯溪而上就到了清碧溪、苍山大峡谷。感通寺据史书记载建于唐南诏时期,极盛时有三十六院之多。明朝建立后,感通寺住持无极曾向明太祖朱元璋进献白马与龙花,明太祖赐大理石坊,并题有《归云南诗》12首。

    清碧溪是苍山玉带云路的南边起点,也是中外游客浏览苍洱风光的首选景点之一。它夹在马龙峰和圣应峰之间,溯溪而上,即可见岩洞壑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依次形成上、中、下三潭。

    大理多塔,且风格各异,功能不同,其中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为南诏、大理国时陆续建成。大塔俗称“千寻塔”,当地又称“文笔塔”,塔高69.13米,共16级,系密檐式方型空心砖塔。大塔后,南、北二小塔约高42.2米,属10级八方型密檐式空心砖塔。

    大理古城及周边地区是大理文物古迹最多、保护级别最高的地区。大理古城是1984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西的元世祖平云南碑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是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弘圣寺塔、苍山神祠、杜文秀帅府、西云书院。

参考文献:

赵寅松:《白族的文化》,民族出版社,2006年1月。

参考网站:百度百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