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语言文字 > 概况  > 详细页面

以人民为中心 以语言聚人心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兰智奇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4日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关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社会发展,关乎人心所向、稳定大局。

  作为民族工作战线上的一支特殊队伍,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语言聚人心,推动新时代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科学发展,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服务人民、凝心聚力,是新时代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

  十九大报告开篇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里的人民,是包含了一亿多少数民族人口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这里的中华民族,是包含55个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有了56个民族的振兴,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才能说全体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事业。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全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播撒革命火种,宣传和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方略,凝聚人心,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人民之间思想文化交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传递党中央声音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架设起了党联系各民族群众、国家与民族地区沟通的桥梁。

  一直以来,党中央都高度重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2017年党代会筹备期间,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审定大会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组工作方案,了解相关情况,并在大会闭幕时接见全体翻译工作人员,充分反映了新时期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

  可以说,我们的党代会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已不仅仅是为少数民族代表履职尽责提供保障,还是宪法赋予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权利的具体体现,更是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行动实践。

  新时代,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发挥优势,继续铺好路、架好桥,使翻译工作深入基层、翻译服务深得人心、翻译内容深入人心,用少数民族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党中央的声音,充分发挥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中上传下达、增进认同、凝心聚力、定国安邦的积极作用。

  开阔视野,内涵发展,开辟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新领域新路径

  语言相通是民族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中央到有关省区、州盟、县旗都设立了各级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翻译出版了大量党政文献、马列经典著作以及各类民族语文图书、影视作品,培养了大批民族语文翻译人才,翻译、出版、新闻、教育等各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作为唯一的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机构,自1955年成立以来,承担着全国党代会、全国两会等党和国家重大会议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法律法规、文件文献、领导人重要讲话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民族文字的翻译工作,60多年来,功绩卓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对民族语文翻译承担社会发展、文化安全、社会公共服务、对内对外传播等不同层面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下,我们既要认识到民族语文翻译服务的现实需求和保障重点,服务到位,又要与时俱进,正确看待民族语文翻译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处理好翻译服务的群众需求与国家布局的关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有效促进民族语文翻译服务能力的整体升级。

  具体说,一是要做到翻译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方面,翻译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要花大力气推动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少数民族群众尤其是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满意,让他们享受到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翻译的质量和水平、翻译工作的成效要经得住少数民族群众的检验。翻译工作者要练好内功,翻译的作品要接地气,不让翻译之失遮盖民族文化的神采,不让民族文化产品缺少应有的档次和水平。

  二是要让我们的翻译工作服务好国家战略,做到国家需求在哪里,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在新时期,特别是文化“走出去”理念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不仅要继续承担对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内部作用”,还要承担起向“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宣传中国发展理念的“外部作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近两年,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项目支持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哈萨克斯坦文版也已在哈萨克斯坦发行。

  三是创新翻译和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一方面,发挥翻译优势,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事业、司法领域及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设中。另一方面,重视翻译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国家法律法规、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优秀文艺作品的翻译传播力度,通过无偿赠送、政府采购、开发免费阅读平台、有声出版等方式,促进翻译成果向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跨境民族语言分布区传播,提高翻译传播的影响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国之所需,志之所向,大力推动民族语文翻译技术创新和人才发展

  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已将民族语文推到了国家安全视阈的前沿。一方面,一些重要语种智能翻译系统的研发,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地区基层普遍存在双语人才短缺的问题,语言不通给政策执行和公共服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提升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效率,打破各民族间交往交流障碍,迫切需要发展民族语文翻译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占领虚拟空间制高点,获取民族语文信息处理优势,把住国家安全的重要关口,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民族语文智能翻译系统,特别是智能语音翻译,能够实现不同语言间有效交流,对其展开深入研发已成为“十三五”期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民族工作、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需要就是使命的召唤。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民族语文翻译研究与信息化建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民族语文30余款智能翻译软件相继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资源、技术与成果均走在该领域行业前沿。这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多民族、多语种、复合型国家级翻译人才队伍,有着较强的战略意识和发展眼光。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一切条件,坚定不移地做好高素质专业化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继续开展全国民族语文智能翻译系统的研发,并积极推动相关软件在民族地区推广,为各级政府民族语文网站及少数民族民间网站的建设提供多语种的资讯信息翻译服务,建立民族语文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多语种民族语文情报信息翻译自动化,有效参与网络舆情监测,为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翻译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新气象,新时代新作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需要在脚踏实地、接力奋进中砥砺前行。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工匠精神打造翻译精品,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国各民族好声音,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